作 品 展 示
放慢脚步
作者/王凤霞
2011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骨干教师培训。期间,来自哈尔滨的王传贤教授向大家推荐了章红的儿童小说《放慢脚步去长大》。当天晚上,我们便在长春的一家书店买到了这本书并开始了阅读。
时隔六年,我曾先后四次读这本书,每次读完,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都有想说点什么的冲动。今天,动笔把它写下来,但愿还不算晚……
《放慢脚步去长大》是一本妙趣横生的儿童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杨等等的女生在小学六年间的成长经历。小说用47个小故事串联起杨等等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刻画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孩子、父母以及老师的形象,在带给我们欢笑、感动,还有忧伤的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
首先,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
有着丰富想象力和无穷创造力的杨等等;淘气、可爱、讨厌学习的“混世魔王”袁子瀚,进入花季的艾菲儿,全票当选班花的贾甜甜;同桌的“藏宝图”、一枚海星勾起的发财梦、小兔皮进家门、小熊咕噜噜诞生记;还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卷子、没完没了的考试、无数个从复印机里复印出来的日子……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欢声笑语、这些喜怒哀乐,都是属于童年的,这里有欢乐,也有着某些无奈;这里洋溢着幸福,当然也伴随着淡淡的忧伤。或许,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时光。
这本书也是写给老师的。
杨等等的老师,也就是孩子们眼中的弹力女超人老班太,一贯以成绩为中心,对学生向来是高标准、严要求。一天发五六张数学卷子;没写完作业,不让进教室,不让吃午饭;字迹不端正,要把整整一本作业擦了重写一遍;只要有一个同学不守纪律,全班同学的家庭作业都要因此加倍;考试达不到90分以上要找家长;谁在活动中说话,马上会被揪出队伍;科任科和课间,经常出现在教室后门或者窗户边,有时还会潜伏在储物间,偷偷观察,随时准备出击……在爱玩爱闹爱动爱笑的孩子们心里,老班太始终是她们又怕又烦又爱又恨的人。
可是,走出小说,回到现实,老班太决不是个例,她是多少老师的真实写照啊!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品没有生命,而农作物则是有生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填鸭喂食或者拔苗助长都是对生命的摧残。一直以来,我始终不认为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强化训练能磨练出我们所谓的成功,也不认为压抑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的自由能培养出品格健全的人。因为,“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和心灵的唤醒。”所以,作为教育的代言人—教师,也只有遵循儿童内在的发展规律,才能在潜移默化与润物无声中,使其心灵更丰满、人格更完善、个性更彰显,并最终成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快乐的、完整的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教育,永远是向美而生的事业!
这本书更是写给父母的。
艾菲儿的爸爸妈妈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型,因为爸爸喜欢男孩,妈妈就丢掉工作,生了弟弟。从沮丧的串门经历、怪盗球球之死、到悲惨的生日会,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家务缠身、不停抱怨、每天都怒气冲天的母亲形象。
艾菲儿的爸爸是建筑公司老板,用艾菲儿的话说“他整天都在外面,忙得要命,一个星期也见不上几回。”偏偏那次杨等等的串门就见着了,而且还亲眼目睹了他给艾菲儿的“啪啪”两个响亮的耳光。
和艾菲儿相比,袁子瀚挨爸爸“噼啪”两个响亮的大耳刮子则是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接下来,还有拳打脚踢,踹倒在地。所以,袁子瀚就通过制造血案来控诉爸爸的冷漠、独裁、暴力,同时也表达压抑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畏惧、不满,还有鲜明的仇恨。
而杨等等的妈妈唐妮则是一个开明的家长,面对整齐划一的教育,面对考试成绩的评判,她也有过焦虑、急躁、粗暴、责备,但她能够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醒和改变自己,能够顾及孩子的尊严和感受,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在这样宽松、民主、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里,杨等等的每一天都是健康的、快乐的、自由的。
所以,爱也需要智慧。
当一个母亲或者父亲,有时是需要格外的自制与涵养,格外的理性与思考,绝不能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为所欲为。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在这期间,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态度、动作以及整个家庭环境,就构成了植物成长必备的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所以父母们,请摒弃成人世界的期待与生存法则,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节奏,放下急躁、放下抱怨、放下虚荣,允许孩子慢慢长高长大。切记,“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命运,而这个人还恰恰是你深爱的孩子,所以,你必须慎之又慎,温柔地理性地对待他,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驱赶他往你希望的道路上疾奔。”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悄悄地改变:
艾菲儿的“遗书”和离家出走让满腹牢骚、脾气暴躁、视女儿为讨债鬼的母亲在一夜未眠、心神恍惚的情况下跌跌撞撞地去寻找女儿;
袁子瀚的爸爸在儿子亲自上演的一场故意把手放进门缝压断的血淋淋的事件之后,开始不断自责并打电话向唐妮求助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老班太即将结束三十三年的教师生涯,开始反思自己算不算一个成功的教师,开始在心里请求孩子们的原谅,开始在孩子们毕业返校那天让教室不再是“教室”,让自己不再是烈日,她开始安静、耐心、包容、陪伴、等待……
那么,我们这些被工作和生活催着往前跑的人,在读完这本书后,是否也会有所改变呢?
现在社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为制造的标准越来越高。于是,名与利带来的焦虑感、疲惫感以及孤独、无助、麻木、冷漠,正在侵蚀着每一个人。你有多久没有听到悦耳的鸟鸣了?你有多久没有看过美丽的夜空了?你有多久没有和亲朋好友享受欢声笑语了?你有多久没有安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是杨等等这些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的一面,而这些也恰恰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奔波与忙碌中渐渐遗失的,她们的天真、可爱、乐观、幽默、善良、真诚……
生命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段旅程,最美的风景不在终点,而在过往的每一天。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让我们一起放慢脚步,共同体味生命与成长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