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8888888
当前位置:杰姆小屋  -  本地文章  -  今日头条

肩挑一个家读后感

2023/8/14 20:09:36

评论:0

浏览量:78


■ 本报记者 易建阳 通讯员 王国军

今天,临近中午,烈日当空,五指山市番阳镇布伦村村民王海兰在花生地里忙碌。

“冬种的青瓜刚刚过季,我们家的土地本来就少,不能让地闲着。”王海兰说,两个小孩都在上学,她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靠这些土地。

忙碌一上午的王海兰满脸汗珠,她摘下斗笠收工回家,准备做中饭。

任劳任怨

照顾住院阿公无微不至

王海兰住在一栋低矮的瓦房里,只有三间房,一间厨房,两间卧室。“这栋房子是2009年建的,那时候丈夫还在,两个人赚钱,生活压力没那么大。”王海兰说。

自从丈夫车祸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就压在王海兰一个人身上,由于当时孩子还小,王海兰没法外出务工。割胶季节,她凌晨两点就起床去割胶。平时养猪、种水稻和冬季瓜菜,一样都不落下。

“王海兰勤劳能干,比我们男人干活还要多。”布伦村村民张光国说,她经常早出晚归,非常辛苦。

“我家3口人,目前只有一亩三分水田,有200株橡胶,平时养猪、养鸡,一年下来,日子过得很紧巴。”王海兰告诉记者。

今年75岁的张志保是王海兰的阿公,他刚从田间回来。“2011年,我儿子车祸去世,心情很不好,那时候,我身体也很差,两次到医院做手术,经常对媳妇发脾气,但王海兰没有跟我计较,就像女儿一样在医院照顾我。”张志保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和态度,似乎对王海兰有些愧疚。

王海兰始终怀着一颗理解的心安抚和鼓励老人。“你们失去了儿子,但并没有失去我这个女儿。”这是她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她总将乐观开朗的笑容留给家人。

2012年,张志保患重病住院,王海兰跟其他兄弟一样,轮流照顾老人。老人住院花了一万多元,在承担医疗费用时,王海兰也主动分摊。“我家庭困难一些,就出了2000多元,其他兄弟稍微多出一些,有3000多元。”王海兰告诉记者,现在阿公对她很好,有时帮她照顾小孩,稻田用水也不用她操心。

尽心尽责

做好村内妇女儿童工作

“我嫂子很坚强,也很豪爽,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一直很和睦,家里大小事都互相帮忙,有时会聚到一起吃吃饭,家庭关系比较融洽。”王海兰的弟媳王亚梅说,有人劝嫂子改嫁,她只想一心一意把孩子培养成人。

今年42岁的王海兰,在家里,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乐观的母亲,一个孝顺温和、通情达理的儿媳妇;在村里,她也是认真负责、积极上进的妇女主任。

除了照顾家庭外,王海兰还要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做好计生工作,处理一些村内妇女儿童事务,由于布伦村各村小组都很分散,有时工作要走好几公里的路,以前下村做工作都由丈夫接送,现在丈夫去世了,为了不耽误村里的工作和家里的事务,她学开摩托车,为了学会开摩托车,脚上多次被摩托车排气筒烫伤,现在脚上还留有伤疤。

自从2004年担任村委会妇女主任以来,王海兰积极组织群众参加镇里举办的各项农业技能培训,带领大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2009-2011年,王海兰被评为全市“双学双比好能手”,2012年被评为全镇计生工作先进者。(本报五指山5月5日电)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13888888888
  • Q Q: 892340404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杰姆小屋”版权所有  |  ICP证:京ICP备2022032254号-1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3.1)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