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历经二十余次朝代更迭。
那么,各个朝代的名称都有什么来历呢?
朝代名称,即国名。其命名根据大体有五种:一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二是源于创建者原有的封号和爵位;三是源于创建者原治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名称;四是源于宗族关系;五是取吉祥寓意的字号。
我国古代主要朝代的名称由来,简述如下:
夏:其建立者为启。启的父亲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因此,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便命名为“夏”。
商:商部落的始祖曾居于商(今河南商丘),所以,汤灭夏之后,便以原先的居住地“商”为国名。后来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又被成为“殷商”或“殷朝”。
周:因太王(古公亶父)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姬发克殷后,便以周为国名。
秦:本为古部落,其祖先非子给周孝王放羊牧马有功,被赐“嬴”姓,封于秦地,始皇嬴政灭六国之后,便仍以原封国“秦”为国号。
汉:汉高祖刘邦曾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在打败项羽之后,刘邦便以“汉”为国号。
三国:魏国是以曹操的爵位“魏王”取的国名;蜀汉,刘备建立蜀汉,因其为汉室宗亲,并立志匡扶汉室,所以,他建立的地方政权便以“汉”为国名,因国都在蜀地,故史称蜀汉;吴国,孙权建都建邺,为古吴国之地,故国号称“吴”。
晋: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炎,因其父司马昭曾被曹魏皇帝封为晋公,后又改封晋王,故司马炎以“晋”为国号。
隋:隋朝建立者杨坚在北周时被封为随王,因“随”字有“辶”偏旁,寓意“走”,故省去“辶”,国号定为“隋”(繁体字“随”写作“隨”)。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被封为唐国公,李渊建国后便以“唐”为国号。
宋: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被封为宋州节度使,故由其建立的朝代国号为“宋”。
元: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一句。
明: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朝末年参加了红巾军起义。红巾军首领韩山童被捕遇害后,另一名首领刘福通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朱元璋率兵夺取应天府后,遣部将廖永忠迎韩林儿至应天府,行船途中韩林儿落水身亡。因朱元璋曾为小明王之臣,建国后便以“明”为国号。(另有一说,红巾军是以明教招揽部众的,故朱元璋以“明”为国号。)
清: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是女真人(宋朝时建立金国)的一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定国号“大金”。皇太极继位后,为了避免汉人对历史上金国侵略的民族仇恨,改国号为“清”(清即金的音转)。
本文所列朝代,只是被正史所承认的主要朝代。历史上大分裂时期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因同时期并立政权太多,很多国号都无从考据,故省去。同样,与各朝代并立的,由少数民族政权所建立的国家,也一并省去。